想上班、先交费,假岗位、真骗钱。不久前,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民警接到一通电话,来电者是此前该局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导下办理的一起“招转培”案件中的受害人。因收到了法院退回的被骗款项,这名受害人十分高兴。在求职市场上,以“高薪招聘”“保证工作”为诱饵,实际骗取受害人培训费的“招转培”诈骗犯罪活动时有发生。
在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侦办的这起案件中,犯罪团伙以线上网络兼职为名,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发布广告,主要针对大学生等群体进行诈骗。最终,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这一案件。
2023年8月,在校大学生张清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则广告,称可以兼职进行图片编辑、视频剪辑工作。抱着学习技能并赚钱的想法,他添加了广告发布人的微信,并联系上一位“婷婷老师”。对方承诺有渠道学习技能,然后可以接单赚钱,但前提是要购买价值5000元的培训课。同样经历的还有20岁的大学生李莉,她也通过微信群里的广告联系到一位“小艾老师”,对方声称一个月就能接单,每单能赚30—200元不等,但也要先买培训课,费用也是5000元左右。
为了让受害人相信能有稳定的收入,犯罪团伙提供了所谓的“成功案例”聊天截图。这些截图主要是一些以知名电商平台负责人名义发布的招工通知,展示经过培训后的学员都不愁接单,收入很高。看到这些“成功案例”,张清和李莉都很快支付了培训费,随后被拉进了培训群。然而,这些“成功案例”截图都是伪造的,是犯罪团伙为了取信于受害人而编造的。
培训内容非常基础,感觉网上搜一搜都可以免费学到。培训费交过之后,张清立刻感觉到“老师”的态度由热转冷,而且跟着培训视频学习后根本接不到单。张清和李莉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。
这类“招转培”诈骗案件主要发生在互联网上,不法分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,通过伪造的聊天记录和成功案例逐步让求职者误以为就职“包高薪”、兼职“包接单”。随后,不法分子会要求求职者参与线下培训班或购买线上培训课程,但这些所谓“专业课程”内容大多在网上可以查到。培训期间,不法分子可能会派发小额报酬的任务单,或是伪造“完成培训的求职者”获取报酬的虚假订单,以稳住求职者。当求职者完成培训后,不法分子则会以各种理由搪塞,使求职者根本没有兼职接单的机会。
上海警方提示:对于“零门槛”就能直接面试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要保持警惕;求职者应通过用人单位官方途径对外公布的联系方式,咨询核实用人单位、招聘职位和薪资待遇情况。应聘过程中,对于要求预先缴纳“培训费”等各种费用的情况,应谨慎对待;求职过程中,要与学校、亲友保持沟通,理性判断、谨慎选择。一旦发现遭遇诈骗,应及时报警。
翔云优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